一、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该学位点涉及通信、控制、光电、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科学等专业领域,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承担学生培养任务。学科最早创立于1955年,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光学工程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三个学院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部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与陕西省省部共建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实验实习基地。与205研究所等多个国防单位建立省级及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注重学生军工品格的锤炼,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输送大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位点有指导教师177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106人,拥有二级教授7人,三级教授8人,国家级特聘专家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6人,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6人,同时还有校级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10余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行业、企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在通信、控制、光电、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科学等专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承担相关领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tpwallet官网下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及教学实践时间安排为1年, tp钱包官网正版下载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四、研究方向
1.计算机测控与自动化系统
2、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
3.运动体控制与伺服系统
4.光电探测与成像技术
5.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6.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
7.面向领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2.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学校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学校或企业开展。
3.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4.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5.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组的培养模式,导师组由校内教师和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
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
校外导师负责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训练指导,协同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论文研究工作,参加所指导研究生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
6.在学习方法上,以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电子信息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鼓励导师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计划,包括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参加课题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个人素养、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项目培训。
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
1. 公共课和公共选修课共9学分
2. 专业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
3.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详见附表
七、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为必修环节,共10学分。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专业学术活动等环节,总学分必须修满10学分。
1、专业实践 (8学分)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一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践一般在课程学习计划全部完成后进行。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定并填写《西安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
(2)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西安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学院组织相关人员按照专业实践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工作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2、创新创业实践(1学分)
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发表(或录用)与本学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参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受理;或参与申报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并授权;或参加研究生学科竞赛。
3、教学(科研)实践(1学分)
协助研究指导教师辅导课程(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等)、指导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期;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参加学院的“助管”活动及其他服务等。参与研究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等,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4周。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在校期间要求每人参加学术报告、讲座或企业调研等不少于4次,并对每次参加的学术报告、讲座或企业调研书写不少于300字总结,填入《专业学术活动总结考核表》。
八、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1.选题及开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选题一般在开题前3~4个月进行。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选题。
开题答辩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等须符合学校《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组织管理工作规定(专业型)》。经开题审核小组通过后,可按计划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2.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中期检查的内容和要求等须符合学校《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组织管理工作规定(专业型)》。经中期检查小组通过后,可按计划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3.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符合《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组织管理工作规定》。
九、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规定学习期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编号
学时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公
共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2002
36
2
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选
自然辩证法概论
02003
18
1
Ⅱ
工程伦理
002010
16
1
Ⅱ
英语综合
080001
48
1.5
Ⅰ
文学院
必选
听说工作坊Ⅰ
https://www.tokenim.com.cn080002
16
0.5
Ⅰ
听说工作坊Ⅱ
080006
16
0.5
Ⅱ
科技英语翻译
080003
32
1.5
Ⅱ
文学院
任选一门
学术英语写作
080004
32
1.5
Ⅱ
雅思培训
080005
48
1.5
Ⅱ
专
业
基
础
课
数值分析
102001
32
2
I
基础
学院
选
择
不
少
于
8
学
分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102002
48
3
I
矩阵论
102004
32
2
I
最优化方法
102005
32
2
Ⅰ
信号检测与估计
042018
48
3
Ⅱ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理论与编码
042019
32
2
Ⅰ
天线与电波传播
042023
32
2
Ⅰ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042024
48
3
Ⅰ
通信网理论基础
042026
32
2
Ⅰ
线性系统理论
042004
48
3
I
计算机控制系统
042005
48
3
I
系统辨识与建模
041006
32
2
II
先进检测技术与估计方法
041007
32
2
II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041008
32
2
I
高等光学
012001
32
2
Ⅰ
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设计理论与技术
012004
32
2
Ⅰ
光学测量理论与技术
012005
32
2
Ⅰ
薄膜材料科学
012011
32
2
Ⅰ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012008
32
2
Ⅱ
精密测控技术
012013
32
2
Ⅱ
现代光学制造技术
012018
32
2
Ⅱ
现代传感技术
012003
32
2
Ⅰ
红外与微光技术概论
012020
32
2
Ⅱ
激光技术
012048
32
2
Ⅱ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012030
32
2
Ⅱ
光电仪器系统设计
012024
32
2
Ⅰ
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
062001
32
2
Ⅱ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学院
人工智能及应用
062003
32
2
Ⅰ
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
062004
32
2
Ⅰ
软件体系结构
062011
48
3
Ⅰ
算法分析与设计
062014
32
2
Ⅰ
服务计算
062019
32
2
Ⅰ
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
062030
32
2
II
公
共
选
修
课
德语
080007
32
2
I
文学院
法语
080008
32
2
I
俄语
080009
32
2
I
日语
080010
32
2
Ⅱ
人文素养系列讲座
080011
16
1
Ⅱ
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讲座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2学时/心理健康教育专题2学时/研究生信息素养4学时/科技论文写作2学时/知识产权法4学时/创新创业指导2学时)
002007
16
1
Ⅱ
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处)/经管学院/学报编辑部/文学院/经管学院
必选
专
业
选
修
课
专
业
选
修
课
专
业
选
修
课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042008
32
2
Ⅱ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不
少
于
7
学
分
非线性系统控制
041009
32
2
II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041011
32
2
Ⅱ
动态目标识别与跟踪
041012
32
2
Ⅱ
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041013
32
2
I
电生理信号测量与分析
041014
32
2
II
现代调速系统
042002
32
2
I
最优控制
042006
32
2
II
智能化仪表
042012
32
2
I
机器人控制技术
042013
32
2
II
控制系统集成专题
042016
16
1
I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042020
32
2
Ⅱ
电子系统设计及仿真
042022
32
2
Ⅱ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
042027
16
1
Ⅱ
定位与导航技术
042029
16
1
Ⅱ
无线传感器网络
042031
16
1
Ⅱ
鲁棒控制
042033
32
2
II
通信与电子信息创新实践(含专题讲座)
042035
16
1
Ⅱ
无线通信与传输技术
042036
32
2
Ⅱ
嵌入式系统应用创新实践
042037
32
2
Ⅱ
FPGA数字系统设计实验
042041
16
1
Ⅱ
DSP系统原理及应用
042042
16
1
Ⅱ
控制工程综合实验
042044
16
1
II
必选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
012009
32
2
Ⅰ
光电工程
学院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
012010
32
2
Ⅱ
兵器靶场光电测试技术
012032
32
2
Ⅰ
光学薄膜设计与应用
012016
32
2
Ⅱ
微纳米制造技术
012042
32
2
Ⅱ
军用光电技术与系统
012034
32
2
Ⅱ
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012017
32
2
Ⅱ
信息光学
012012
32
2
Ⅰ
非线性光学
012045
32
2
Ⅰ
光电仪器装配与校正技术
012047
32
2
Ⅱ
衍射微光学
012046
32
2
Ⅰ
精密测控技术
012013
32
2
Ⅱ
SOPC技术
012028
32
2
Ⅱ
光纤传感系统实验
012051
32
2
Ⅱ
图像检测系统及实验
012022
32
2
Ⅱ
数字信号处理及DSP实验
012007
32
2
Ⅱ
高等光电实验
012052
16
1
Ⅰ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062002
32
2
Ⅱ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学院
信息安全工程
062005
32
2
Ⅱ
软件智能化理论与方法
062039
32
2
Ⅱ
高级Web应用系统开发
062007
32
2
Ⅱ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062017
32
2
Ⅱ
计算机仿真
062018
32
2
Ⅱ
中间件技术
062020
32
2
Ⅱ
软件项目管理
062028
32
2
Ⅱ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062031
32
2
I
大数据处理技术
062023
32
2
Ⅱ
移动开发技术(Android软件开发与应用)
062022
32
2
Ⅱ
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践
062043
16
1
Ⅱ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综合实践
062041
16
1
Ⅱ
智能小车机器人综合实践
062044
16
1
Ⅱ
高级软件设计综合实践
062042
16
1
Ⅱ
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
041030
8
III-V
必选
教学(科研)实践
041001
1
I-V
创新创业实践
041018
1
I-V
备注:“”校企联合课程。